天天达

一苇以航的出处和背景故事

 

    “一苇以航”的出处是《毛诗·国风·卫风》和七堇年的作品《尘曲》。 这句话出自《毛诗·国风·卫风》:“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注疏》中解释:“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棰然,非一根苇也。”意思是用许多芦苇结扎成筏子以通济。 此外,“一苇以航”也出现在七堇年的作品《尘曲》中,寓意着即便条件有限,也要勇敢地向前航行,不畏艰难,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一苇以航”的背景故事与菩提达摩有关。据传,菩提达摩是天竺国佛教禅宗第27代祖师般若多罗的嫡传弟子。有一天,达摩问师傅般若多罗大师他得法以后应该到什么地方去传法,般若多罗回答说:“去震旦。”达摩遵照师傅嘱托,东行来到中国。首先在南朝都城金陵晋见了梁武帝萧衍,但因观点不同,不辞而别,后渡江北上到魏都洛阳。传说中,达摩就是乘坐芦苇筏子告别南朝,渡江北上,这就是“一苇渡江”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