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之若素,甘之如饴

 

    “安之若素”和“甘之如饴”是两个汉语成语。 “安之若素”(拼音:ān zhī ruò sù)最早出自先秦·庄子及其弟子《庄子·人间世》,也可出自清代范寅的《越谚·附论·论堕贫》。意思是遇到异常情况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它的结构为主谓式,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有“泰然处之、漠然置之、随遇而安”,反义词有“惊惶失措、寝食不安、见异思迁”、“如坐针毡、如芒在背”等。 “甘之如饴”(拼音:gān zhī ruò yí)出自《明史·桑乔等传赞》,也可指宋·文天祥《正气歌》诗中的“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意思是把它看成像糖那样甜,比喻甘愿承担艰苦的事情和作出牺牲。近义词有“甘之若饴”(注意:此处存在争议,因为“甘之若饴”与“甘之如饴”非常相似,但一般仍将“甘之如饴”视为正确写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安之若素”形容一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不仅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还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把艰难当作一种享受,把逆境看作是成长的机会。例如,“他受到不公平待遇却仍能安之若素”。而“甘之如饴”则用于描述一个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并从中找到满足感的情况,如“在别人眼里,这种职业甚苦,他却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