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花釉瓷是河南地区唐代陶瓷烧制工艺中的一个创新品种,古玩界称之为“唐钧”。这种瓷器在黑釉、茶叶末釉、酱褐釉或灰白釉等底釉上,点缀出蓝色、天蓝色、黄褐色、灰紫色或乳白色彩斑,给人以天然造化、变化莫测之感。 唐代花釉瓷的烧制工艺与宋代钧窑的窑变釉相似,因此一度被称为“唐钧”。其产地主要在河南,包括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禹县下白峪窑、内乡邓窑等,以及山西交城窑、陕西黄堡窑等也有发现。这些窑烧制的花釉瓷,釉色及斑点特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黑色或黑褐色釉为底釉,上施以月白色或灰白色彩斑;另一类以黑色、月白或钧蓝釉为底釉,上饰以天蓝色细条纹彩斑。 唐代花釉瓷的造型多为盘、碗、罐、执壶、腰鼓等日用器皿。其中,腰鼓是花釉瓷中的代表之作,造型硕大规整,通体黑釉,釉面上有一片片乳白色斑块,有的斑块还微微泛有蓝色,这种窑变效果典雅优美。 唐代花釉瓷的装饰技法独特,采用点、绘、淋、涂等方法,在底釉上装饰月白釉或天蓝釉,烧成后釉色交融浸润,色彩变化莫测。这种装饰技法为黑釉瓷系的美化装饰开辟了新境界,使黑釉系瓷器出现了绚丽斑斓的窑变效果,开创了钧窑瓷窑变的先河。 唐代花釉瓷的艺术特色在于其釉上彩斑点是用与底色不同的釉料随意洒刷上的,有的作有规则的排列,有的纹样不定形,烧成后自然流淌、变幻多端。由于都装饰在深色釉上,便于衬托出另一种色彩斑块,显得格外醒目。 总的来说,唐代花釉瓷是唐代北方陶瓷生产上的又一重大成就,其独特的装饰技法和艺术特色使其成为陶瓷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