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弹痕最致命

 

    “看不见的弹痕最致命”这一说法源于二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案例。 在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发现机翼部分的弹痕最多,机尾部分的弹痕则非常少,几乎没有。因此,军方指挥官认为应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因为这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然而,美国统计学家沃德教授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沃德教授的建议最初并未被接受,但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军方后来动用敌后工作人员收集坠毁飞机的残骸,发现中弹部位主要集中在座舱和尾部发动机的位置,而非机翼。 这个案例揭示了一种称为“幸存者偏差”的逻辑谬误。幸存者偏差指的是人们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过程,所以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在这个案例中,军方只看到了幸存回来的飞机上的弹痕分布,而忽略了那些被击落、无法返航的飞机上的弹痕分布,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判断。 因此,“看不见的弹痕最致命”这一说法,实际上是在强调那些被忽略的、看不见的信息或数据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它们往往决定了事情的真相或结果。这一说法在投资、决策、数据分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和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做出决策或判断时,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和分析信息,避免受到幸存者偏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