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动性陷阱

 

    货币流动性陷阱,也叫流动偏好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 它指的是当名义利率降低到无可再降低的地步,甚至接近于零时,由于人们对于某种“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宁愿以现金或储蓄的方式持有财富,而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以资本的形式作为投资,也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作为个人享乐的消费资料消费掉。此时,国家任何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都会以“闲资”的方式被吸收,仿佛掉入了“流动性陷阱”,因而对总体需求、所得及物价均不产生任何影响。 在流动性陷阱中,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为了进行正常交易的需要、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发现过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以及2007-2008年的美国、2008-2014年的欧元区经济类似于流动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