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的设计过程是由曾联松完成的。在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发出了征集国旗图案的通告,曾联松在收到通知后,决定参与设计。他虽然不是专业的艺术家或画家,但凭借对国家的热爱和绘画的兴趣,投入到了国旗的设计中。经过多次尝试和修改,他设计出了以红色为底色,四小星拱卫大星的五星红旗方案。 这个设计方案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被初选委员会选出,并经过全体代表的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毛泽东主席主持了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对曾联松的设计进行了审议。最终,会议决定去除原设计稿中意识形态浓厚且与苏联国旗相仿的镰刀斧头标志,形成了现在的五星红旗方案。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中,正式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底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曾联松的设计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它满足了各个阶级、各文化、各民族人群对于国旗的需求和想象,得到了普遍的欢迎。同时,这个设计也体现了革命人民的大团结和革命精神,因此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又是团结,又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