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设计者的故事主要围绕着曾联松展开。曾联松(1917年12月17日-1999年10月19日),浙江瑞安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的设计者。 1949年7月,全国政协筹备会征集国旗图案,曾联松积极响应号召,开始设计五星红旗图案。他最初将五颗星放在国旗的正中间,但觉得不够美观,后来将五颗星移到旗面的左上方,这样设计不仅体现了共产党的领导,还使得整个旗面显得庄严而又华丽,简洁又不单调。在设计过程中,曾联松在不足10平方米的阁楼里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最终完成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设计。 曾联松的设计初衷是表达对新中国的喜悦和热爱,而不是出于艺术家的身份。他确定了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的方案,以一颗内含镰刀斧头的大五角星象征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以四颗小星代表广大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每颗小星均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大星引导在前,小星环拱于后,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 在色彩选择上,曾联松认为国旗应该展现新中国奋发向上的精神,展现光明,展现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不能仿效国外,要有自己的特色。他最后决定,整个旗面用红色,五颗五角星用黄色。红色在政治上经常用来象征革命以及左派,也是已经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旗主色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也被朝野普遍喜欢。而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土的象征,在五行中位于中央,是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最为贵。同时,黄色也是所有颜色中最能发光的色,给人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也表现了中国人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从此,五星红旗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曾联松一生简朴,甘守清贫,从不以国旗设计者自居。他的故事和设计理念体现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设计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