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提供几篇2024年高考作文的优秀范文,每篇字数均在800字左右: 范文一(新课标I卷): 标题:芭蕉舒卷,问题无尽 张载有诗云:“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芭蕉叶不断展开,但是其新芽并未减少。正如当今时代,许多问题貌似能快速得到答案,但本质上,我们的问题并没有、也不会减少。 万物互联,问题与答案间似乎只隔了一个回车键。表面上,问题得到了某种解答,但实际上,问题并没有切实减少。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能够给出精确的距离,却无法破解“玉兔号”登月的技术难题;它们能够完美地呈现经济年报,却难以攻克“黑天鹅”“灰犀牛”等发展难题。有人说,能够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不是可以针对问题作答了吗?此言非虚,但它们的解答只是基于人类已有的知识积累,且往往只是对网络信息的剪裁、修改或拙劣的拼凑,这样的解答显然与数学家严密的推理、经济学家严谨的论断相距甚远。 不仅如此,许多关涉人类自身的问题本就没有唯一的答案,难以靠工具或技术迭代来解决。迷茫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在小雷音寺中“躺平”的“佛系”青年,仍然无法凭借搜索引擎解答他们的灵魂难题;置身于政治博弈,在制裁和变动中生存的发展中国家,更不可能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真正的腾飞。 进一步讲,旧问题的答案也往往是新问题的依托与起点。正如不断抽新芽的芭蕉叶,始终清澈的半亩方塘,新问题的嫩叶与活水,会不停地出现。卡尔·萨根说,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发问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只要人类步履不停,问题便会如影随形。 范文二(新课标I卷): 标题:纵信息纷扰,问心仍存 众所周知,问题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很多问题得到快速解决,于是有人发问了: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我以为不然,纵信息纷扰,问心仍存。 问题是什么?它不单单是写在纸上的问号,更是人类思维的体现,是人主体意识的觉醒,是通向前方未知道路的路牌,更是前进的方向。 从古至今,问题可分为两种:探索性问题与质疑性问题。当下互联网普及,人工智能大量应用,能得到答案的问题永远是有答案的问题。譬如“作业帮”之类的APP给出的终究是预设的答案,它不会告诉你“宇宙中到底有没有外星人”之类的科学未解决的问题,也不会告诉你“我要去往何处”等哲学性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它也不知道。 有人说,这不正是说明了问题会越来越少吗?其实不然,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确实会减少一部分质疑性问题的产生,但相应地,它也促进了探索性问题的蓬发。例如当下大热专业、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