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达

飞机机翼弹孔理论

 

    飞机机翼弹孔理论,即幸存者偏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降低战斗机的伤亡率,英美军方对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进行了调查,试图找出飞机哪个部位需要加固。他们发现,飞机的弹痕大多集中在机翼和尾部,于是建议将这些受损最严重的地方加固。然而,统计学家亚伯拉罕·沃尔德(Abraham Wald)却得出一个与直觉相反的结论。他认为,参与调查的都是在战斗中幸存下来的飞机,它们并未遭受致命的袭击。相反,机舱和发动机等看似毫发无伤的地方反而比较危险,因为这些区域一旦被击中,就会导致飞机失事坠毁。机舱和发动机没有弹痕,是因为这里中弹的飞机都坠毁了。事实证明,他的建议是正确的,战斗机的伤亡率最终得到了控制。 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人们往往只关注到幸存者的信息,而忽略了那些未能幸存的数据,从而导致结论的偏差。飞机机翼弹孔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人们只看到了机翼和尾部弹痕多的飞机幸存下来,却忽略了那些机舱和发动机中弹而坠毁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