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偏差飞机弹孔的事例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时,盟军(或美军)希望提升战斗机的防御能力,但资源有限,无法为整架飞机增加全面防护。于是,专家开始调查从战场上返回的飞机,以决定在哪里分配加固装甲。他们发现,从战场上飞回来的飞机,机翼部分的弹孔特别多,因此有人计划加厚这些弹孔多的地方。 然而,数学家亚伯拉罕·沃尔德(或称为亚伯拉罕·瓦尔德)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这些成功飞回的轰炸机是“幸存者”,它们机身上弹孔的位置对于飞机来说算不上致命。真正需要加固的,是那些被打中并坠毁的轰炸机身上没有弹孔的区域,尤其是发动机部分。因为发动机中弹的飞机很可能无法返回,所以军方收集的数据中这部分信息缺失。军方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战斗机坠毁率明显降低。 这就是著名的幸存者偏差定律,也叫“幸存者谬误”,指的是当信息来源的渠道仅仅是那些幸存者提供时,这个信息就可能会被错误地认识,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