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期间,统计学家们对飞机中弹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其中,最为著名的案例是统计学家沃德对飞机中弹部位的统计和分析。 沃德接受咨询“飞机什么部位的钢板需要加强?”,他画了飞机的轮廓,标出返航战斗机受敌机创伤的弹孔位置,统计积累一段时间后,机身各部位几乎都被标满了。最后,沃德建议,把剩下少数几个没有弹孔的位置加强,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此外,美国军方也组织了大量人力调查那些执行完轰炸任务返航的轰炸机,对其中弹部位及中弹数量做详细记录。人们注意到,许多重型轰炸机返回基地时,机身上千疮百孔,机身部位中弹几乎是发动机部位的两倍,飞机机翼的中弹数量甚至比机身更多。但统计学家亚伯拉罕·瓦尔德认为,在这些地方增加装甲是大错特错的决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那些没有弹孔或弹孔不多的部位增设装甲。因为这些采样数据均包含了那些中弹后又返航却幸存下来的飞机中弹的特征,而被击落的飞机残骸并没有被统计在内,这就是所谓的“幸存者偏差”。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二战时期飞机中弹的统计和分析,建议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咨询军事专家。